列印此頁
週四, 01 七月 2021 06:56

國際學者攜手研究 搶救生命

作者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2018亞太血液及骨髓移植大會慈濟研討會」於座談討論時間,Dr. Phu Chi Dung、楊國梁主任、Dr. Joanne Kurtzberg、Dr. Marjorie Rose Bravo(臺上由左至右)與臺下聽眾互動熱烈。[攝影者:黃銘村]

亞太地區的骨髓資料庫與幹細胞中心,齊聚於臺北,進行骨髓移植及捐贈之深度研討與對未來的展望,除了臺灣、日本、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等亞太地區的專家學者,美國與荷蘭骨髓庫的專家等也欣然與會, 共有二百零八人參與及工作人員三十位。

◎政府肯定 展望未來

11月4日早上八點,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2018亞太血液及骨髓移植大會慈濟研討會」,由花蓮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以及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主辦。除了瞭解全球骨髓移植的現況與展望,與會專家也針對專業領域、臍帶血新興治療方法進行研討,及討論各國地域性的差異做法等,彼此交流學習,還有「捐贈者與受贈者相見歡」,讓期盼已久的受贈者,得以親自向捐贈者道聲感恩。

首先,衛福部國際合作組主任許明暉上臺致詞,肯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幹細胞研究和醫學上的應用居於世界領導地位之一。多年以前,衛福部就強烈希望能與慈濟攜手在此方面做更大的推廣,再生醫療在醫治疾病和照顧人們的健康上持續進步,他感謝各國貴賓在再生醫療之參與和貢獻。

舉辦此次研討會的宗旨,楊國梁主任表示,就是希望讓社會大眾知道骨髓幹細胞的捐贈、移植,可以救命、救治疾病,因為臺灣在臍帶血庫、臍帶血的使用發展比較晚,加上移植醫院對於臍帶血都比較生疏,所以邀請國外臍帶血專家來分享臍帶血移植的效應,除了在造血方面治療血液疾病之外,也可治療神經及腦方面的疾病,希望刺激醫療團隊能夠使用臍帶血,來治療前述疾病。另一方面,也邀請菲律賓、越南的醫師分享在骨髓移植所遇到的挑戰,可以相互合作來幫助他們。

◎臍帶血使用 擴大治療

首先,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羅伯森臨床與細胞移植治療中心醫療主任Dr. Joanne Kurtzberg分享「臍帶血之新興使用—對大腦之再生治療」,她舉在杜克大學所做的UCB細胞試驗治療為例,說明臍帶血之細胞型態,且能治療大腦及神經系統等,例如:缺氧病症、原本無法行走的孩子,只能靠輔助器行走,接受臍帶血移植後,可自行行走。臺下聽眾專注聆聽此新興方法,之後並進行開放提問與討論。

臺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發表「在臺灣人口與中國大陸人口之間人類白血球抗原單倍型和低發病率之人類白血球抗原對偶基因之比較」,截至2018年10月31日止,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對於骨髓與周邊血之移植案例數已超過五千多人,供髓國家地區總計三十一個國家地區。

他從臺灣之文化歷史包含閩南、客家、南島語系等來分析,及從地域分佈來看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關聯性,尤以大陸西南區域與臺灣最接近,也說明臺灣與太平洋地區國家之比較,例如:紐西蘭毛利人與臺灣原住民卑南族、布農族之相似,來強調在臺灣發現很多稀有人類白血球抗原對偶型基因存在。在仔細闡述與數據比較下,楊主任結論因臺灣很多人類白血球抗原單倍型和對偶基因源自於中國大陸,證明兩種人口遺傳基因相近,因此臺灣骨髓捐贈資料庫包含符合中國大陸的潛在造血幹細胞。

◎國際合作 克服挑戰

日本慶應大學血液內科主任兼日本骨髓庫(JMDP)國際委員會主席岡本真一郎博士(Dr. Shinichiro Okamoto),於研討會中報告「醫師所應知道之造血幹細胞捐贈」。日本在政府、民間組織、日本紅十字會、醫療相關單位、志工等的共同努力下,至2018年5月止,累計有約移植二萬二千人(例),目前有四十八萬位骨捐自願登錄者。近年急速增加,每年平均有約五千移植例,其中自體移植約一千八百例,非自體的受贈移植年約三千例左右。非自體移植案例中,親人約佔三成五,非親人約六成。

同時也是日本造血幹細胞移植學會(JSHCT)理事長的岡本博士再分享,日本近三十年來,已有許多相關學會發展成熟,彼此連結,除了重視安全,去年也完成「造血細胞移植者手冊」,期待透過資訊共享再提昇醫療品質。

岡本博士受訪時表示,日本在於骨髓移植治療上雖然有不錯的配對成功率,幾乎百分之百可以在國內找到配對,因此對外的配對依賴較少。今後醫療技術上也許還會有不同發展,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骨髓資料庫,尤其非常需要年輕的捐贈者。

他認為華人基因和日本人的基因較難配對,不過臺灣也有很不錯的成績,今天楊國梁主任發表中提到臺灣與中國大陸白血球抗原基因某部分是相近,岡本博士很期待慈濟進一步在國際間推動,建立全球華人骨髓資料庫,這對亞太地區而言是很重要的。

菲律賓血液與骨髓移植學會Dr. Marjorie Rose Bravo分享「骨髓幹細胞在菲律賓的發展、挑戰和機會」,菲律賓國營醫療單位缺乏與經費補助不足,許多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藥物及移植成本費用過高。當前改善的機會,就是與政府機構會面,以增進對該進程的了解移植成本,遊說增加政府支持使患者獲得妥善的醫療支持。

越南胡志明市血液病與輸血醫院主任Dr. Phu Chi Dung,也說明「骨髓幹細胞在越南的發展、挑戰和機會」,越南醫療設施不足,也沒有完整的醫療人員培訓。對血液患者做有效策略幹細胞移植治療,治療白血病復發的新方法仍然有限,由於費用,患者數量少,及研究地點位置、試驗方案、研究人員等方面問題,在越南沒有太大的臨床試驗。

在2015年與佛教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支持下簽署合作。Dr. Phu Chi Dung表示,越南通常面臨與捐助者來源,缺乏經驗和設備有關的挑戰。國際合作對於建立知識,提高我們未來的能力是非常必要。於座談討論時間,所有講師與臺下聽眾互動熱烈,來自臺灣、中國大陸等之相關專家也延伸提問,講師用心答覆,使聽眾帶著滿滿的心得收穫回去。

最後,最動人的就是「捐贈者與受贈者相見歡」,現年七歲的越南小男童Viet Tung Le Quang,兩個月大就被檢查出罹患罕見白血病,很幸運地在是九個月大的時候找到遠在臺灣的配對者趙芳翊捐贈造血幹細胞。當時,芳翊還是大學三年級學生,如今她已經結婚生子。趙芳翊今天終於見到了受贈的男童,小男孩的父親深深道出感恩,小男孩用生澀的英文一直說著:「Thank you!」與芳翊歡喜相望、手牽著手,芳翊直說自己彷彿多了一位兒子。芳翊說自己是最好的見證,告訴大家「捐贈造血幹細胞無損己身,還會更幸福。」

◎奉獻生命 救人職志

會後,Dr. Joanne Kurtzberg表示:「今天的座談會很棒,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慈濟和他們的志工精神,以及願意幫助他人無私的付出。」她在幹細胞移植領域已超過三十年,接觸的是罹患白血病、血癌等類似疾病需要被醫治的孩子們。沒有幹細胞的移植,這些孩子就會面臨到死亡的威脅。很多孩子在親屬裡,找不到適合的捐贈者,會尋求非親屬的配對,所以非親屬和自願的捐贈者,對於拯救他們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她知道在臺灣也有臍帶血銀行,臍帶血對於找不到適合捐贈者的人,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

她提及在美國所遇到的困難,多因建檔者臨時卻步,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骨髓及幹細胞移植,提高大家的承諾度和意願,他們也致力於在大學或專科學校的推廣,透過社群或社交網站,讓更多年輕人瞭解。Dr. Kurtzberg說:「其實如果你去問那些已經捐贈過的人,他們會告訴你,能夠拯救一條生命是多麼的美好,是值得去做的事,而且不要猶豫。」

成功的案例不停地鼓舞她待在這個領域,而失敗的例子更提醒她要繼續努力。以前她所經手做移植的嬰兒或小孩,許多都已經上大學、畢業、成年,甚至於成家有小孩了。「他們每年都會回來看我,就像我是他們大家庭的一分子。」幾乎一生於此領域奉獻、救人的她,臉上滿是光輝的笑容。

◎跨越國家 延續生命

菲律賓血液與骨髓移植學會Dr. Marjorie Rose Bravo表示,她非常高興能夠來參加研討會並分享經驗。

在菲律賓做幹細胞移植的成本是很高,許多病人有需要,但只有少數人有辦法做移植,讓大家很沮喪。2015年她曾經到花蓮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協助需要骨髓移植的菲律賓病人,收集造血幹細胞。把幹細胞帶回去給病人,在過程中必須確定細胞的狀況完好,看到這些幹細胞被移植到病人身上,然後病人漸漸復原,這樣的過程,讓她感受到愛,也因此決定參加之後的訓練。

她希望把這美好的經驗分享給其他的人:「當你把幹細胞捐贈給另外一個人, 是給了他一個新的生命。你讓這位母親、父親或兒子、女兒延續了生命,而他有可能又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這是捐贈造血幹細胞的美妙!」

她回憶在2010年,菲律賓有一個病人是位醫生,接受了慈濟的幹細胞移植,這八年來,他有了新的生命去做很多事。所以,她真誠地呼籲,當你瞭解捐贈幹細胞可以給予一個人新的生命,這就足夠讓你去做這件事。

◎盼攜手合作 救治病患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組織教育部副部長杜海英,看到慈濟骨髓庫在整個亞太地區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與服務,尤其是慈濟的志工精神,在亞太地區也都有非常好的影響。

杜海英表示,中華骨髓庫目前也有二百五十萬的庫容,可以說是華人最大的骨髓庫。希望中華骨髓庫和慈濟骨髓庫,未來可以一起聯合起來,為所有的亞太地區患者做更好的服務,救治更多的患者。

這兩天,她看到很多非親屬的捐贈者與受贈者的相見歡,深受感動。在工作當中,看到很多患者從死門關再回到正常的生活,她說:「這些在在感動我們每一天,對病患就像自己的家人般去挽救,還有對社會正能量的傳送,也激勵著我和同仁在這條路要走下去,不管有多少困難!」

臺北榮總輸血醫學科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炯熙,專程來聆聽今日的研討會。「捐受贈者相見歡」活動時,他一再拿起手機拍照舞臺上的感人畫面,「太感人了,你們所做的,這是非常有值價的!」林醫師並表示,骨髓捐贈與資料庫的推動,特別是對發展中的國家可以提供莫大的幫助,同時對未來人類醫學的發展也有重大意義。

◎救人使命 願助全球

慈濟骨髓資料庫是非營利的骨髓資料庫,目的就是要幫助病患。成立資料庫所投入的經費、時間、資源與心力,是無法估算的,也是無價的,但楊國梁主任覺得最重要的是臺灣人的愛心,能夠願意把幹細胞捐贈給一個不認識的人,這是更偉大的、更有價值的。另外,受贈者能有感恩的心,是善的循環,可以造成大家愛心的傳染、廣播到整個社會,才是更重要的,人文上面的成就,其實遠勝於醫療上的救人。

楊主任表示,臺灣人的愛心,真的幫助了很多病患,不只有臺灣的病人,甚至國外的病人都可以受惠,這是我們的精神,我們繼續要努力,希望我們的工作能達到證嚴法師的期待,可以幫助全球的病患。

有一種等待,也許要飄洋過海,也許要跨越千山萬水。因為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所以,生命總是在與時間賽跑,但只要您願意,就可以增加等待救命的病患一線活下去的希望!


圖左 :衛福部國際合作組主任許明暉上臺致詞,肯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幹細胞研究和醫學上的應用居於世界領導地位之一。[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羅伯森臨床與細胞移植治療中心醫療主任Dr. Joanne Kurtzberg分享「臍帶血之新興使用—對大腦之再生治療」。[攝影者:黃銘村]


圖左 :臺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發表「在臺灣人口與中國大陸人口之間人類白血球抗原單倍型和低發病率之人類白血球抗原對偶基因之比較」。[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慶應大學血液內科主任兼日本骨髓銀行(JMDP)國際委員會主席岡本真一郎博士(Dr. Shinichiro Okamoto),於研討會中報告「醫師所應知道之造血幹細胞捐贈」。[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菲律賓血液與骨髓移植學會Dr. Marjorie Rose Bravo分享「骨髓幹細胞在菲律賓的發展、挑戰和機會」,菲律賓國營醫療單位缺乏與經會補助不足,許多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藥物及移植成本費用過高。[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越南胡志明市血液病與輸血醫院主任Dr. Phu Chi Dung,也說明「骨髓幹細胞在越南的發展、挑戰和機會」,希望透過國際合作,對於建立知識,提高越南未來的能力是非常必要。[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臺下聽眾專注聆聽此新興方法,之後並進行開放提問與討論。[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捐贈者與受贈者相見歡」中,受贈者越南小男童Viet Tung Le Quang(右四)用生澀的英文一直說著:「Thank you」,與捐者趙芳翊(右三)歡喜相望、手牽著手,芳翊直說自己彷彿多了一位兒子。[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組織教育部副部長杜海英(右),看到慈濟骨髓庫在整個亞太地區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與服務,尤其是慈濟的志工精神,在亞太地區也都有非常好的影響。[攝影者:黃銘村]







2018/11/05| ◎池亮蓁,陳靜慧,柯玲蘭,林瑩欣/志業體活動報導

閱讀 1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四, 01 七月 2021 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