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21 五月 2021 01:59

慈濟髓緣5000愛無限感恩記者會 暨「阿孫要配對」公益影片首映會

作者 Joomla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連結網址:https://youtu.be/hXt8aQamWtE

感恩有您  髓緣5000愛無限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Buddhist Tzu Chi Stem Cells Center) 在二○一八年五月完成5000例骨髓捐贈,邁向新里程,透過捐贈者的愛,已圓滿了5000個生命的重生希望。自1993年成立至今,志願捐贈者累計超過42萬人,捐贈者大愛已有三十一個國家地區的血液疾病患者受惠。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五月二十二日上午在慈濟台北東區聯絡處,舉辦「髓緣5000愛無限」感恩會暨「阿孫要配對」公益影片首映會,向捐贈者致敬的同時,希望藉由公益影片的友善傳播,解開長久以來民眾對骨髓捐贈的疑慮。

  這場感恩會,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盧孟佑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醫師等兩位血癌治療專家都將蒞臨向志願捐贈者致敬。他們感恩捐贈者,更希望這次活動能帶動更多人加入骨髓幹細胞的捐贈行列。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表示,骨髓資料庫得來不易,也是證嚴法師的堅持與期待,加上慈濟志工經年的投入,結合捐贈者善心,才能發揮高效能。最近十年來,每年提供造血幹細胞約有360例,搶救來自全球各地配對成功的血液疾病病人。
 
  生命的奇蹟來自骨髓幹細胞捐贈者的無私大愛,讓兩個彼此不認識的個體因第六對染色體有著相同的基因密碼,經過捐贈與移植,讓生病的受贈者有了重生的希望。在這過程,志願捐贈者不但堅信捐髓無損己身,更因同理感受到受贈者的病苦與急迫的求生心志,努力地透過運動、食補、正常作息,只希望把品質最好的造血幹細胞捐贈給受贈者。
 
  曾多次參加健美比賽榮獲冠軍的洪文彬先生,二○○八年捐贈後,依舊保持健壯的體態,現在擔任健身房教練,繼續傳播健康的重要,他說:「我真誠的祝福受髓者能夠健康快樂長大。」
 
  擔任警務工作的黃秋瑾回想二○○三年接獲慈濟通知配對成功時,儘管她的母親與家人強烈反對,但想到等待捐髓者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年齡相彷,將心比心後更堅定捐髓救人的決心,她說:「我是一個健康的人,我的媽媽都會擔心我,那等待移植救命的受贈者母親更是煎熬,因為不知道孩子有沒有明天。」當時的一念心,至今不悔。
 
  在二○一一年、二○一五年,五年內捐贈兩次造血幹細胞的軍官巫展盟,曾多次在骨捐驗血活動現身說法,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志願捐贈者行列,他說:「搶救生命,我義不容辭,歡迎您加入捐髓救人的行列。」
 
  在圓滿每一個造血幹細胞的捐贈與移植的過程,還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幕後英雄,他們是由慈濟志工與捐贈者組成的「關懷小組」,目前全臺灣有一萬多位志工。他們定期舉辦驗血活動、勸募志願捐贈者、關懷捐贈者,維持骨髓資料庫的成長之外,也將關懷層面擴展到需要協助的血液疾病病人及家屬。關懷小組志工是圓滿髓緣的重要推手。
 
  楊國梁表示,臺灣這麼小,骨髓資料庫志願捐贈者搶救生命的足跡已遍布全球三十一個國家地區,非常感恩捐贈者的愛心、移植醫院的協助,慈濟志工的投入。HLA實驗室(人類白血球抗原檢測實驗室)也會繼續堅持提升造血幹細胞的品質,品質好的造血幹細胞可在病人的身上發揮更佳的效果,提升病人的治癒率。
 
  此外,因為病人越來越年輕化,同時有許多捐贈者配對成功後,卻因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肪等慢性病不適宜捐贈,造成血疫疾病患者在獲得配對後卻希望落空,生命甚至很快的凋零,楊國梁盼望有更多的人參加驗血活動,同時隨著多元族群通婚增加,基因配型組合更新,也希望有更多不同族群的人挽袖驗血,成為骨髓庫志願捐贈者。
 
 
※附註:慈濟骨髓造血幹細胞中心緣起※
  一九五八年,美國愛德華湯瑪斯博士(Dr.Edward Thomas)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例宣告成功的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當時接受移植的白血病患者,接受了自己同卵雙胞胎兄弟捐贈的骨髓幹細胞,病情旋即獲得緩解,證明了如果能取得免疫基因相符的造血幹細胞,末期白血病患就能獲得緩解,乃至復原的希望。
  失去親人的至痛,激起了人們與病魔抗爭的鬥志,而一位病患不願放棄的求生意志,卻成就了千百人的重生。一九九二年,罹患血癌的旅美留學生溫文玲,因無法自美國及日本骨髓資料庫找到合適的骨髓,於是返回臺灣推動非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合法化,為自己,也為罹患相同疾病的鄉親求一線生機。
  一九九三年元月,帶著病痛的溫文玲來到花蓮,拜見證嚴上人,敦請慈濟協助血液病患,建構臺灣骨髓資料庫。同年五月,立法院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正案,廢除了骨髓捐贈只能限於三等親內的限制。而後衛生署召開「骨髓捐贈資料庫」專案會議,委由慈濟承擔臺灣骨髓資料庫之建立與運作。
  證嚴上人確認「救人一命,無損己身」後,「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於在一九九三年十月正式成立,慈濟志工也同時在臺灣展開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
 
關懷受者,也關懷施者的志工精神
  對於造血幹細胞捐贈,證嚴上人一再強調「絕不會為了救一個病人,而去傷害另一個健康的人。」本著搶救生命的悲懷,數以萬計非醫療專業的慈濟志工,承擔起勸捐的責任。但就當時的民情風俗及觀念迷思下,勸捐是倍感艱辛的路。
  在骨髓資料中心及慈濟志工的共同努力下,臺灣於一九九四年五月,成功完成首例非親屬間的骨髓捐贈與移植,寫下醫療新頁。
  一九九六年,骨髓中心成立人類白血球抗原檢測實驗室,改組為免疫基因實驗室後,讓原本必需出國進行的檢驗工作落實「在地化」,配對準確率也大幅提升。
  不管醫療科技如何進步,不變的是志工全面關懷的精神,為了讓捐贈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況,幫受贈的病人爭取最大的生存機會,自配對成功後,由慈濟委員及慈誠隊員組成的「關懷小組」,便會對捐贈者展開全程的陪伴。
  這過程,關懷小組志工也曾歷經捐贈者健檢後改變主意,或半途因家人反對而停止捐贈等狀況,但是關懷小組志工始終憑著毅力和耐心,盡全力的促成這項救命的工作。對捐贈者無微不至的關懷,恰是慈濟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最大特色,也就是不僅關心受幫助的病人,也要讓救人的捐贈者,獲得應有的尊重與關懷。
 
引進新科技,緣結全世界
  自一九九三年成立「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之後,即致力於人類免疫基因組織類型(HLA)檢驗技術的研發,並與世界同步,引進造血幹細胞移植科技。為因應科技之改良與進步,於二○○二年元月開始收集臍帶血,並於二○○二年四月三十日,改制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下轄免疫基因實驗室、臍帶血庫、臨床醫學暨研究組、捐贈活動暨關懷組、資料庫暨行政組等五個部門,以非營利組織形式,推動造血幹細胞及臍帶血捐贈。二○○二年十月,衛生署通過將非親屬周邊血移植列為常規治療後,中心亦積極引進相關技術,並於二○○三年八月,完成首例非親屬周邊血造血幹細胞捐贈。
 
此後,骨髓、周邊血及臍帶血等造血幹細胞捐贈,是「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守護生命的三大磐石。在二○○五年十一月,與國際線上配對組織「全球骨髓及臍帶血捐贈資料庫」,共同慶祝全球骨捐資料突破1000萬筆時,臺灣的慈濟資料庫,已匯集了廿八萬筆的愛心資料,相當於全球每百位潛在捐贈者中,就有二點八位是來自臺灣。
 
二○一○年十月一日通過世界骨髓捐贈協會(The World Marrow Donor Association)的國際認證,是全球唯一以志工體系為主,於捐贈過程中第一線陪伴捐贈者的骨髓庫。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是全球第十八個通過WMDA認證的骨髓庫。 

閱讀 27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二, 30 十一月 2021 06:07
Designed by Hualien Tzu Chi Medical Center. Copyright © 2021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