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17)

靜思精舍德惟法師造血幹細胞建檔配對成功,日前完成捐贈。

  「我想我能捐贈是有福的人,而受贈者也是有福之人,因為他獲得眾人滿滿的祝福」,慈濟靜思精舍的德惟法師坐在周邊血幹細胞收集室裡,淡淡地歡喜地這麼說!

  花蓮慈濟醫院長林欣榮,日前特別抽空前往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探視一位剛完成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並完成捐贈的捐贈者,而這位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的大德身份有點不一樣,是來自花蓮慈濟靜思精舍的德惟法師。

  根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指出,日前配對成功,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的靜思精舍德惟法師來自馬來西亞,學生時代即加入「慈青社」,透過大愛電視台的節目,了解了骨髓與造血幹細胞捐贈可以拯救血液疾病患者,當時的他便有了心願,想要加入骨髓資料庫,但因為馬來西亞沒有骨髓資料庫,加上人在海外,也無法參加臺灣慈濟骨髓資料庫的建檔活動。(註:鼓勵所有人在地建檔,避免捐贈前檢驗交通往返時間,增加病患等待時間與海外往返臺灣交通食宿費用)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表示, 德惟師父一心虔誠向佛,確定出家心願後,即來到臺灣花蓮靜思精舍,因緣不可思議,他想要捐髓救人的心願,在就來臺一年後實現,2020年年底,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慈濟科技大學舉辦驗血建檔活動,當時他獲悉消息後,立刻決定前往建檔。

  因緣殊勝,在建檔一年多後即接到配對通知,德惟法師歡喜的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助人,何況是可以救人一命。」當下他立刻同意,且積極配合各項捐贈前的檢驗與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

 

 在捐贈前,德惟法師也特別為捐贈者重視飲食補充,一改平常輕食的作息,特別重視營養均衡攝取增加運動,只為提供受贈者最好的造血幹細胞。且在此同時,更獲得大家滿滿的祝福,尤其在得知德惟法師建檔一年後即配對成功欣羨不已。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前往關懷靜思精舍德惟法師捐贈幹細胞過程。

  在進行造血幹細胞捐贈這一天,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特別偕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組長蘇蕙鈺一起前往關懷。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前往關懷靜思精舍德惟法師捐贈幹細胞過程。

  林欣榮院長向法師說明幹細胞具有更新、修復、及分化組織的能力,全身器官都具備有局部幹細胞的分化修復能力,尤其骨髓是幹細胞數目含量最多的地方。「 150到200CC裡面有2億個單核球細胞,大概有1千多萬個造血幹細胞。師父的造血幹細胞就會跑到受贈者的骨髓,變成他的幹細胞。」

  根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統計資料,截至2022年03月31日止,歷年已登記志願捐贈者累計 456,359 人(包含美國地區 9,216 人),歷年已登記尋求配對病患累計 65,988人(含本月尋求配對病患201人),目前移植案例數共 6,169例。

(撰文:劉蓁蓁,攝影:劉蓁蓁、鍾江波,影片:大愛電視提供)

 

 

長髮披肩,臉上掛著彎月般笑靨的方嘉薇,再度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這是她第二次捐贈,救的是同一個人。正當接獲需要二次捐贈的請求時,她亳不猶豫立刻同意,並且配合移植醫院治療病人的時程,如期完成淋巴球捐贈。

  「心裡就想說對方是不是又出了什麼問題,滿緊張的,所以就想說救人救到底,只要他需要我,我應該就要救他。還是希望他趕快健康,所以就趕快答應了。」

疫情期間,接獲二次捐贈通知時的方嘉薇,其實是一位準新娘,二次捐贈體檢的日期剛好落在她挑選禮服拍攝婚紗照的前後,任職於食品公司的她才剛安排好休假準備去挑選禮服拍婚紗照,但是在接獲救人的訊息後,立刻做了先捐贈再挑禮服拍婚紗的安排,因為她認為救人第一,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重要的了。

  對於準新娘要先救人,再挑婚紗拍結婚照的善行,方嘉薇的另一半與家人也完全支持並且祝福。第一次捐贈周邊血幹細胞時,準新郎還全程陪同照顧,一起為受贈者送上祝福。第二次捐贈與選婚紗禮服撞期,也絲毫沒有怨言,完全配合且大力支持,一家人傳善獻愛,在擁有幸福的當下,也不忘行善給別人一個重生的機會。

 

 方嘉薇重新走進造血幹細胞收集室,同樣的護理師,同樣的醫檢師,重覆同樣的步驟與流程,一切都印象深刻。「有記憶浮出來的感覺!」

  淋巴球捐贈無需捐贈前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且收集時間較短,約莫二~三小時。收集過程中分離出的淋巴球約兩百cc左右,其他成分(如紅血球)會送回捐贈者體內,所抽出的部分淋巴球在短時間內自身可重新補足,不會造成血液成分的不平衡或是長期的缺少。勇敢的方嘉薇雖然無懼施針,但當護理師在她手上塗抹麻醉藥時,還是有一點揪心,因為她知道這一針攸關另一個人的生命。

  至於捐後會不會擔心影響自身健康,方嘉薇甜笑完全沒有,加上數月前的捐贈,捐後並沒有任何的不適感,因此完全沒有猶豫與擔心。「捐後完全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捐贈這件事真的沒有什麼,就很放鬆地來,也很放鬆地離開。」

  「希望他恢復健康,才可以吃到我親手做的甜點!」方嘉薇從小就喜歡甜品製作,尤其是西點麵包,唸書時也是選讀食品管理科,未來期許自己能夠開一家甜點麵包店,分享自己製作的美食。

    

 

第一次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完後,方嘉薇即和另一半完成公證結婚;第二次捐贈淋巴球,時間又與挑選婚紗禮服撞日,她的婚事與對方的復原同樣都是終身大事,在同一個時間發生,緣份也是不可思議,她選擇用不一樣的幸福來祝福彼此的終身大事。她的造血幹細胞與淋巴球都帶著粉紅泡泡的幸福,在真心誠意的祝福下,送給對方康復的生命禮物。嘉薇也期許幾年後會有機會和受贈者見面,她誠心祈禱對方可以盡快身體健康,更期待相見歡的那一天,可以送出自己親手製作的甜品,分享人生的喜悅。

(撰文:劉蓁蓁、林弘展,拍攝:劉蓁蓁、方嘉薇提供)

來自台東的體育老師涂景淵也在疫情中特別保護自己,希望能即時救人,他的善行也給孩童最好的學習典範。

        疫情期間,在人人做好防疫措施的當下,依舊有許多人不忘救人一命的奉獻與付出,準新娘方嘉薇為捐贈造血幹細胞救人一命,延緩圓滿拍攝婚紗的期程,獲得各方的感動與祝福,而事實上,面對疫情,依舊有包括醫師、音樂家、老師、消防員等各行各業愛心人士,主動投入救人一命的行列,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搶救生命「髓」機應變的機制,也一直都在。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兩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繼2022年各國邊境管制造成取髓送髓行程受阻,今年又遇上臺灣本土疫情從三月底開始迅續蔓延,造血幹細胞捐贈又再一次面臨嚴峻挑戰,但是即使變化多端,仍堅持正常運作。

由於疫情發展迅速蔓延極廣,花蓮慈院針對嚴峻疫情時如何執行捐贈作業進行討論。

       為避免群聚,慈濟骨髓中心取消原訂四月中以後在全臺各縣市舉辦的驗血活動,全面改為網路預約建檔。

       五月,臺灣疫情漸漸進入高峰,每個人都有染疫的風險。過去在骨髓幹細胞中心久久才啟動的「特急件」,這兩個月來卻因為疫情增加了許多變動性。例如捐贈者在捐贈前因為家人染疫被居家隔離,原訂捐贈時間得往後延,在即將解隔離時又發現自己確診而無法捐贈,骨髓中心立即啟動「特急件」任務,找到備位捐贈者立即完成體檢,兩周內進行捐贈。亦有捐者居隔後仍配合捐贈,一心一意,堅定救人。捐髓地點也必須配合疫情變化,在花蓮、臺中、大林慈濟醫院之間做安排與協調。

盧奇業醫師說:「面對一個即將結束生命的患者,可以來治療你的醫生或藥物有很多種,很多醫生,很多人可以來取代醫生的角色,可是(骨髓)捐贈並不一樣,真正全世界你就是唯一的那個,沒有了你,這個患者就必須面對死亡。」攝影:鄭啟聰

       由於疫情發展迅速蔓延極廣,花蓮慈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與醫務主任楊尚憲醫師、花蓮慈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佐輔,偕同骨髓中心行政主管共同針對嚴峻疫情時,捐贈者與陪伴志工如何在高風險的環境中確保平安與健康等應變計畫。然後由醫務主任楊尙憲醫師執筆,於2022年5月17日公布『有關捐贈者及接觸者感染COVID-19後安排捐贈時程之建議』。(詳細內容附於文末)

主修法國號的音樂家謝佳妤也在疫情中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捐贈造血幹細胞,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特別說造血幹細胞移植對病人重生的意義。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為確保各單位運作正常,同仁辦公採分流制,確保人力運作效能。

       SU(Search Unit)配對小組在各式訊息變動中,持續與全球各移植醫院保持密切連繫,接受移植醫院提出的病患配對申請與進入配對流程。

       DC(Donor Center)捐贈小組則是與全臺灣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的志工團隊緊密合作,尋找配對成功的捐贈者,詢問其捐贈意願,安排志願者進行身體檢查。雖然因為疫情壓力,變數增多變化又快,但是骨髓中心齊心合力,今年(2022年)除了四月份因為疫情爆增,當月只完成十七例捐贈外,五月份又恢復到完成近三十例的捐贈,盡力維持平時捐贈與取髓量能的正常運作。

「我是醫師,我支持造血幹細胞捐贈。」自行開業的牙醫師盧奇業特地帶來白袍穿上捐贈,希望抛磚引玉,讓更多人加入捐髓救人的行列。攝影:鄭啟聰。

       「他們不是在救人,就是在前往救人的路上!」花蓮縣消防局位於慈濟花蓮靜思堂對面,消防隊員經常聽聞醫護同仁或志工分享造血幹細胞捐贈如同捐血一樣,伸出手臂就能救人一命,今年五月,兩位消防兄弟與慈濟志工相約,趁著午休的空檔,趕緊越過馬路到靜思書軒填寫建檔同意書,並準備移步到花蓮慈濟醫院抽取10 CC的血液建檔。

       當天下著滂沱大雨,疫情也非常嚴峻,但兩位參與建檔的消防隊員表示,為了幫忙血液疾病患者,讓他們能多一個重生的機會,他們風雨無阻。只是沒想到志工才解説到一半,兩位消防員就收到火警任務通知,他們立刻離席加入救火勤務,待火勢撲滅,確定現場安全無虞,任務解除收隊後,才又繼續完成資料填寫與抽血建檔,救人的心念隨時都在,讓人感佩不已。

       感恩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長期支持骨髓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疫情變動中,不畏艱辛,會持續堅定且竭盡所能配合各移植醫院提出的捐髓日程與需求,與醫界攜手共度疫情難關,搶救生命。

(撰文:劉蓁蓁/圖片: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慈濟造血幹細胞關懷志工參與造血幹細胞救人一命的宣導。

  最近藝人大S透過20年前的電話號碼找到真愛的新聞,在社會上形成熱門討論的話題,搭上「20年都未曾換過電話號碼」議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臉書官網也搭上「20年電話沒變」的議題順風車,「如果你20年來電話號碼都沒有變,我們會很快找到你!就算你換了電話號碼,天涯海角,我們也會找到你」的PO文,讓該官網出現熱烈回應與分享,也讓許多包括捐髓者、受髓者、建檔者及參與骨髓幹細胞捐贈關懷小組的志工分享及回味「救人一命」的感動。

  根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顯示,歷年已登記志願捐贈者累計已達45萬5,282人,目前移植案例數共6,152例,2022年3月尋求配對病患144人,本年度共移植29例。

慈濟造血幹細胞關懷志工參與造血幹細胞救人一命的宣導。

  最近藝人大S透過20年前的電話號碼找到真愛的新聞,在社會上形成熱門討論的話題,搭上「20年都未曾換過電話號碼」議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臉書官網也搭上「20年電話沒變」的議題順風車,「如果你20年來電話號碼都沒有變,我們會很快找到你!就算你換了電話號碼,天涯海角,我們也會找到你」的PO文,讓該官網出現熱烈回應與分享,也讓許多包括捐髓者、受髓者、建檔者及參與骨髓幹細胞捐贈關懷小組的志工分享及回味「救人一命」的感動。

  根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顯示,歷年已登記志願捐贈者累計已達45萬5,282人,目前移植案例數共6,152例,2022年3月尋求配對病患144人,本年度共移植29例。

 

曾玉珠女士(中)為兩次配對成功,救了兩個人。

   曾玉珠女士曾於2019年參與在新北市蘆洲靜思堂舉行的世界骨髓捐贈者日感恩活動分享。曾玉珠提及,自己兩次配對成功,分別捐贈兩次造血幹細胞救人,這樣的機率實是很低,她卻擁有兩次救人的機會,第一次捐贈e骨髓幹細胞,相隔兩年,第二次配對上,透過周邊血捐贈造血幹細胞,菩薩給予她的健康身體,讓她成功救了兩個人,兩個家庭。

  曾玉珠的先生笑著說,剛開始接到慈濟志工電話還以為是詐騙集團,冷處理了兩天,志工不放棄,在家門口「站」了兩天,才確定這是真的,第一次的捐贈是從腸骨收集骨髓幹細胞,先生擔心不已非要跟隨陪伴,第二次捐贈,看到妻子兩年來健康更好,確定安全無虞,完全放心地讓妻子到花蓮完成救人的任務。

 

有兩次捐髓救人的法式可頌師傅蔡易勳是很特別的髓緣有緣人。

  有兩次捐髓救人的法式可頌師傅蔡易勳是一位美食專家,過去曾在知名五星級飯店擔任廚師,他是在1996年建檔,當時是因為朋友的邀約參加了驗血建檔活動。建檔後第五年(2001年)接到配對通知,當時為了不影響捐贈的順利,他瞞著家人自己偷偷前往花蓮捐贈,這是他第一次捐髓救人,當時他以為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2020年,他又配對成功,此時,他為了救人,特地休店一天,即使店租昂貴,但他認為沒有任何事比救人更加重要,於是毅然決然停下做修頌麵包的手,關下店門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捐贈造血幹細胞,成為他人生第二次救人。

法式可頌師傅蔡易勳有兩次配對成功捐髓及造血幹細胞救人。

  在每一次配對成功出爐後,慈濟骨髓幹細胞捐贈志工關懷小組就會承擔起尋找「有緣人」的重任,許多人因建檔日離配對成功日已久,電話號碼已換,但志工為了能趕快找到這十萬分之一的「髓緣有緣人」,透過一步一腳印的努力與救人一命的堅持,大都能找到當時的建檔者完成配對任務。這是此次「20年電話沒變」的議題出現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臉書官網為表達對捐髓者、骨捐關懷志工投入的努力,特PO文感恩的源由。

  「歡喜心救人一命,慈悲心成長慧命」。高達45萬骨髓幹細胞建檔者,慈濟骨髓幹細胞捐贈關懷小組的志工,「守護生命、守護愛」的大愛精神永遠都在。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臉書官網也搭上「20年電話沒變」的議題表達對捐髓者、志工的感恩。

撰文、攝影/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TCnews慈善新聞網

3月19日在慈濟蘆洲靜思堂北區場次,結合臺北、新北、澎湖、宜蘭四個縣市將近有六百位學員報名參加,大家齊聚一堂溫故知新。

「聯絡電話真的不要隨意更換,這將是關鍵救人一命的聯繫!」新北市蘆洲區資深慈濟志工王玉春,同時也是慈濟骨髓造血幹細胞關懷小組資深人員,有著超過20年的宣導推廣資歷,近期聯繫到一位在20年前就已驗血建檔在慈濟骨髓資料庫的小姐,這位小姐由於配對成功,王玉春展開「循線找人」的過程,由於對方搬家也換過手機號碼,好在都居住蘆洲,透過沒有更換的市內電話順利找到人。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規劃2022年度「全臺志工暨關懷小組國際認證教育訓練」。

臺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相對穩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規劃2022年度「全臺志工暨關懷小組國際認證教育訓練」,自三月份起至六月底為止,包括基礎通識課、宣導研習課與國際認證課,全臺共有10場次,其中,國際認證大多集中在三月,共有6場,3月19日在慈濟蘆洲靜思堂北區場次,結合臺北、新北、基隆、宜蘭、澎湖五個縣市將近有六百位學員報名參加,大家齊聚一堂溫故知新。

新北市蘆洲區資深慈濟志工王玉春,同時也是慈濟骨髓造血幹細胞關懷小組資深人員。

 學員之一的王玉春雖然已有豐富的經驗,但由於醫學不斷進步,相關與造血幹細胞捐贈的資訊也必需與時俱進更新,樂於接受新知、保持學習心態,並且做好勇於面對挫折與挑戰,是王玉春踏入推廣骨髓捐贈宣導正確知識的一本初衷,她期盼透過專業的教育訓練,提升志工關懷品質,讓專業化與標準化,持續召募更多志願者,加入捐贈救人的行列。

  「當志工不簡單!要成為一位骨髓關懷小組的志工更不容易。」學員需完整接受專業教育訓練課程、參加筆試、通過試講等覆核才能親自上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為提供捐贈者更專業正確的解說與更完善的陪伴,每年都會為志工舉辦國際基礎與進階認證教育訓練,所有作業流程完全符合世界骨髓庫(World Marrow Donor Association 簡稱:WMDA)的規範,務求執行標準化,品質一致化。

 

學員鄭珺月本身就是造血幹細胞的捐贈者,她的「髓」緣之愛始於一場響應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宣導活動。

另一位學員鄭珺月本身就是造血幹細胞的捐贈者,她的「髓」緣之愛始於2003年一次前往南部旅遊過程中,看到慈濟舉辦驗血建檔活動,當下被「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理念所感動而響應,但直到16年後的2019年她才配對成功,有趣的是,鄭珺月是她改名後,建檔時填寫的是舊名,且多年來她也換過住處與聯絡電話,沒想到骨髓關懷小組的志工仍能找到她,這股救人的力量或許命中注定早有安排,這份感動讓她決定投入志工行列,將自身經歷分享給更多人。

珺月投入志工行列,將自身經歷分享給更多人。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表示,針對志工每年舉辦一次的教育訓練,邀請專業醫師講解有關造血幹細胞新知,佈達行政業務,尤其在疫情期間,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隨時彈性調整,並就執行面實際發生的問題,進行說明與討論,課後並依訓練課程包括驗血活動,血樣複檢,身體檢查,捐贈階段,捐後追蹤進行測驗。

課後依訓練課程包括驗血活動,血樣複檢,身體檢查,捐贈階段,捐後追蹤進行測驗。

 每年一次的課程,志工無不認真聽講,測驗時更是紛紛戴上老花眼鏡,看清楚題目才作答,因為這個測驗,就形同實際上為民眾解說造血幹細胞捐贈一樣,過程絲毫馬虎不得,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個測驗就形同實際上為民眾解說造血幹細胞捐贈一樣,過程絲毫馬虎不得,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在1994年6月22日成立。慈濟骨髓資料庫1993年在臺灣成立,草創時期歷經全球專業人才召募、尋求醫療資源的不易,待一切就續後就是找尋骨髓捐贈者。在當時對骨髓捐贈亳無認知的臺灣社會,想要推廣骨髓捐贈觀念難上加難,如何打破根深蒂固的保守觀念,除了少數醫界大老的支持,證嚴法師一呼百應,慈濟志工關懷小組忍辱負重前行的努力宣導功不可没。

「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在1994年6月22日成立。證嚴法師一呼百應,慈濟志工關懷小組忍辱負重前行的努力宣導功不可没。

(撰文/顏福江,攝影/顏福江)

三月二十日
我在慈濟文心靜思堂~等您⋯

每三分鐘就有一人得到血癌
我們在找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你

 誠摯邀請您~
加入造血幹細胞驗血活動
3/20(日)8:00~12:00
慈濟台中靜思堂
文心南路113號

輔大附設醫院泌尿科藍祺昀醫師,平時透過醫療技術去幫助病人,這次透過慈濟骨髓資料庫血液建檔以及複合配對與體檢成功,日前到大林慈濟醫院順利捐出周邊血幹細胞,重新點燃白血病友的嶄新人生。

  三十幾歲藍醫師,小時與一群國中玩伴,經常跟著同學的母親(慈濟人),參加慈濟活動,協助蓋組合屋,一起參加骨髓驗血建檔。或許是從小心田中植下善的種子,長大後立志成為一位救人的醫師。驗血建檔二十幾年後,某天接獲慈濟志工(骨髓捐贈關懷小組)聯繫告知配對成功的訊息,剛開始摸不著頭緒,但接著很快地意識到另外一層助人的意義。

  當醫生用自己身上的周邊血幹細胞去幫助血癌患者,藍祺昀表示,不想放棄這難得的經驗,很多人都很願意去幫助別人,可是未必有機會配對成功,透過百萬分之一的機率,以不同方式助人,是蠻特別的經驗,這是冥冥中的緣分,跟平常幫病人開刀動手術的感覺不一樣,覺得非常幸運。

  藍祺昀本身是醫療人員,因此去閱讀了許多相關的文獻,包括打白血球生長激素與捐贈過程,了解其安全性。他以自身經驗說,最多只是在捐贈的前幾天,注射GCSF (白血球生長激素),目的在刺激骨髓幹細胞至四肢的過程,骨頭會稍微有點痠痛,沒有什麼特別副作用。慈濟志工也會提供充分的資訊,包括做這件事情的目的與流程、時間、注意事項等,網路資訊也非常多。藍醫師說,因疫情的關係又在醫院工作,有一種與他人不同的壓力,告訴自己捐贈前一定要把自己照顧好,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感染或差錯,很怕這個機會錯過了。

  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針對骨髓移植與周邊血移植的區別與迷思做詳細解說。早期「骨髓移植」,可分為自體骨髓移植及異體骨髓移植,前者是抽取自己的骨髓、後者則為捐贈者的。骨髓的抽取,則是從腸骨後上方即臀部兩翼處進行,並非從脊椎處。此治療原理是透過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來重建骨髓的造血機能,是個副作用較少的治療方式,但唯一缺點就是捐贈配對機率低。

  現在大多是「周邊血移植」,過程就像是捐贈血小板一樣,以抽血的方式收集捐贈者的周邊血,經過分離、萃取造血幹細胞後,再輸注到患者體內。因捐贈方式並沒有像抽取骨髓那樣複雜和疼痛,也大幅度提升民眾捐贈的意願。

撰文、攝影/張菊芬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花蓮遠百廣場,結合捐血月,募集民眾的愛心,透過互動式的遊戲,利用不同顏色的彩球,代表不一樣的基因,在過程中體驗造血幹細胞配對的困難,讓民眾願意在未來進行骨髓建檔。

球池中不同顏色的彩球,象徵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在茫茫人海中,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機率。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組員 許溎娟:「因為在球池裡面,雖然很多顏色是相同的,但是其實要找一樣的數字是非常困難的,就跟我們骨髓現在配對一樣,就是要一樣的基因才能配對在一起。」 在遊戲過程中,寓教於樂,志工把握分秒,講解造血幹細胞捐贈的難處和方式。 慈濟志工 朱芳松:「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也讓這次的宣導活動,讓大家知道這配對非常不容易。」

民眾 馮小姐:「捐贈骨髓的部分,如果有機會可以幫助別人,其實是可以的。」 不僅造血幹細胞需要宣導,全台血液庫存量偏低,只剩下4到7日,相關單位把握機會,在捐血月,募集民眾的熱血。

花蓮華東扶輪社長 陸榮源:「(花蓮)一天大概要120袋的血,捐血中心這方面,一天大概能夠募集的只有30袋,所以必需要靠我們社福團體,在假日的時候辦捐血活動,有足夠的血量再往外地送。」 結合捐血活動,同時讓民眾了解造血幹細胞捐贈,一點也不可怕。

民眾 黃小姐:「跟捐血是沒有落差太大,因為現在大都是用周邊血的方式去捐的,只是或許時間會稍微長一點點,可以的話,我覺得大家可以去建立那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是還不錯的。」 造血幹細胞捐贈,除了要第六號染色體上配對成功,也需要民眾捲起衣袖,同樣發揮捐血助人的精神,建檔成為那十萬分之一的貴人。

何予懷 翁國嘉 花蓮報導

造血幹細胞捐贈,為血液疾病患者,帶來生命曙光,然而,對一般民眾來說,對捐贈過程陌生、不了解,會產生恐懼,而降低捐贈意願。其實,醫療技術進步,造血幹細胞收集流程,跟過去大大不同。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今天(9號)發表《想念兔小妹》教育繪本,透過圖文並茂的童言童語,傳達造血幹細胞捐贈的重要,也希望藉由閱讀,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善的種子。 兔小妹血癌過世後,兔爸爸接到通知,有一位病人,跟他「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沒想到兔奶奶卻堅決反對。

「很緊張,她怕兔爸爸怎麼樣呢,捐了造血幹細胞以後,自己身體沒有了,要怎麼辦呢?」 故事老師生動導讀,「想念兔小妹」的故事內容。這本繪本,由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策畫,傳達造血幹細胞捐贈移植的正確醫療觀念。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社長 許耀雲:「大家只要看了這本書,甚至我想很多的志工在推廣,這個骨髓移植捐贈的時候,可以用這本書來做非常簡單的,理念上面的宣達,因為它是有這樣的好處,圖文並茂,因為我們是要講給孩子(聽)」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 楊國梁:「我們要鼓勵社會大眾,對骨髓幹細胞捐贈的認識,我們需要從小孩子的理念的建立,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可以認識到有愛就有希望。」

繪本內容,是許多真實故事的縮影。8年前,王皖伶正值事業巔峰,準備替小孩歡慶一歲生日,偏偏急性淋巴白血病找上門,一度陷入生命低潮,後來求助慈濟骨髓資料庫,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重獲新生。 造血幹細胞受贈者 王皖伶:「身邊還是很多人不知道說,原來現在醫學是這麼地進步,不需要就是真的完全都是,靠抽骨髓的方式去做捐贈的時候,我相信透過這個繪本,可以分享 讓更多人知道這些事情,因為有很多人是因為不了解而反對。」

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個月有300位血癌病患,正在等待移植,但只有3成患者,可以在家屬間找到幹細胞基因配對,等於有7成病患,必須仰賴志願民眾捐贈。生命有限,期盼透過繪本,讓正在和生命拔河的血液疾病患者,可以像王皖伶一樣幸運,享受天倫之樂。 「感謝經過的大風大雨,看見我勇氣」

李明華 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個月有三百人等待骨髓幹細胞捐贈救命,但是很多人因為錯誤觀念,不敢驗血配對。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推出繪本《想念兔小妹》,破解迷思,而繪本以兔子當主角,和作者飼養的寵物有關。

河邊玩水,田野跑步,這是兔小妹的願望。無奈罹患血癌,只能躺在病床,等待造血幹細胞救命。等不到捐贈,病情惡化,最後只能跟世界說再見。

作者經歷寵物兔的往生,寫出這篇故事。 想念兔小妹作者 王元容:「牠(兔子)快要走的時候,這時候牠已經全身癱瘓了,就有討論說是否要安樂死,但是很神奇喔,那隻兔子一聽到安樂死,馬上就匍匐前進,去吃牠附近的菜葉,像在告訴我們說,牠想活下去。」

兔小妹離世後,兔爸爸挽袖驗血,遭到奶奶反對,還好最後說服奶奶,成功捐贈,幫助到另外一個血癌家庭。繪本希望導正觀念,讓大家知道,救人一命無損己身。

想念兔小妹作者 王元容:「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他們都覺得移植骨髓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藉由這本繪本,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它(造血幹細胞捐贈)的一個流程,讓他清楚讓他了解,就不會害怕。」 想念兔小妹繪者 黃淑華:「所有的小朋友或家長,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愛跟助人的一顆種子。」 《想念兔小妹》讓孩子學會同理與尊重,以愛化解悲傷,希望更多人挽袖驗血,搶救生命。

真善美志工 連建鑫 吳珍香 台北報導

第 1 頁,共 2 頁
Designed by Hualien Tzu Chi Medical Center. Copyright © 2021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