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故事

捐贈故事 (22)

癌症連續39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首位,。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舉行「10大抗癌鬥士頒獎典禮」,將抗癌故事集結成書,鼓舞更多癌症病患,要活得比過去精彩。 原本身強體壯的林子閎,2016年開始,鼻咽癌跟肺癌接連報到。但是他很慶幸自己很有福分,因為在罹癌前,2009年他就曾參與慈濟捐髓小組,透過骨髓捐贈系統,成功解救了一位血癌患者。 抗癌鬥士 林子閎:「也是很感謝救人與被救同時,但是可能也是有這個福分,慈濟是心靈上的救護,讓我有機會願意救人。」 另一位抗癌鬥士黃素春,罹患乳癌及肺腺癌,拚命與死神搏鬥,但令她崩潰的是女兒白御柔罹患血癌及骨癌,母女一同對抗癌症的摧殘 。 抗癌鬥士 黃素春:「所以這一段路真的是很辛苦,很辛苦,一個人要扛下,這條路真的很難走,可是女兒也很堅強。」 抗癌鬥士 白御柔:「遇到了就面對吧,然後要相信自己,相信醫生。」 一次例行的B型肝炎追蹤,讓陳苡寧驚覺自己成為肝癌患者,不服輸的他堅強對抗命運的捉弄,努力治療持續運動,期望找回健康對抗病魔。 抗癌鬥士 陳苡寧:「會走出那個最低潮 最低潮的時候,也許病不會完全根治,但是那個心情很重要,就是你開心一點,你就可以活得比較沒這麼痛苦。」 衛福部長 陳時中:「看到我們怎麼樣來掌握生命,怎麼讓我們的生命活得更好,今天這一句話,我們要活得比過去更精采,其實這是很振奮人心。」 罹患癌症卻活出精彩,抗癌鬥士們以無比堅韌的信心,正面對抗疾病,繼續向夢想起飛。 蔡佩吟 鄧應忠 台北報導

血癌鬥士「朱頤」,2年前不幸離世,他生前發願,號召10萬人骨髓建檔的心願,花蓮扶輪社與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接力延續。在花蓮扶輪社的努力下,捐贈獎助金及採購相關儀器設備,朱頤的爸爸也到現場,分享與朱頤生命最後的約定。 朱頤父親 朱文慶:「我們約定,我們下輩子還要再當父子,趁你還清醒的時候,你一定要記住這句話,他點頭示意說他知道。」 血癌鬥士朱頤的爸爸,朱文慶,回想起生前與兒子道別的過程,不禁哽咽。 朱頤父親 朱文慶:「他最後努力擠出一句話,爸爸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兩年了,真的我無時無刻沒日沒夜都在想他。」 朱頤:「我說我號召十萬人(驗血建檔),雖然我鞠躬盡瘁,但是希望這個精神會有人持續下去。」 原本朱頤曾幸運獲得2次骨髓配對成功,以為的重生,卻不幸因為併發症,導致血癌復發往生,他生前號召十萬青年建檔的願望,爸爸盡全力替他完成。 朱頤父親 朱文慶:「我們以為骨髓移植完就海闊天空了,那我們才知道骨髓捐贈對一個血癌病患多麼重要,所以朱頤就發大願,要召募十萬個青年建檔。」 朱頤帶起光的效應,花蓮扶輪社與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接力完成,舉辦了多場驗血建檔活動,這次也捐贈獎助金,採購相關儀器設備,強化造血幹細胞建檔的體質。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 楊國梁:「扶輪社捐贈的設備,可以增加儲存試劑,還有血量的空間,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接受更多人的血樣、更多人的血液,在骨髓資料庫,我們會利用這樣一個機會,發揮救人如救火 這個使命。」 花蓮扶輪社長 鍾政昌:「希望朱頤的大愛 可以延延續續一直下去,可以把這個光發揮到最極限。」 光的使命化為永恆,愛的延續,每增加一筆建檔,就讓血液疾病患者多一個配對重生的機會,看見生命的曙光。 黃孟菁 翁國嘉 花蓮報導

 

12月上旬,慈濟造血幹細胞驗血活動,於虎尾鎮順天宮廣場展開,前來捐血的民眾除捐血一袋,愛心響應「再加碼」驗血建檔,達到挽袖救人的雙重善效應。

 

 慈濟結合虎尾扶輪社及虎尾中央扶輪社舉辦造血幹細胞驗血活動,在雲林縣虎尾鎮順天宮廣場舉辦,當天結合捐血活動,許多民眾除了捐出熱血救人,也加碼響應驗血建檔,達到挽袖救人的雙重善效應。有清晨一早就專程從屏東開車前來的民眾,也有一人受邀全家三人共同響應,為的是給病患重生的機會、給家庭重新燃起希望。

 

  民眾楊先生一家6人早上7點從屏東出發,來到虎尾順天宮參加驗血建檔活動。楊先生的舅舅罹患血癌,來不及等到配對骨髓幹細胞移植就往生,因此他透過參加驗血活動,希望能讓同樣在等待配對的病患與家人,能多一線生機與希望。楊先生與太太夫妻倆同時圓滿建檔的心願,順道走訪虎尾在地的文化及人文風景,度過別具意義的一天。

來自屏東的三十多歲楊先生(左三),早上七點就帶著全家六口從屏東出發,開車兩個小時,專程前來虎尾順天宮,夫妻倆同時圓滿建檔的心願。

民眾黃先生前來捐血,陪同來的黃太太得知驗血建檔活動,黃太太說:「有機會救別人,是功德一件,就來建檔,以前電視新聞都有類似的報導,卻不是那麼清楚,經師姊解釋,救人一命,無損己身,將來有配對成功,我願意捐。」黃太太不僅自己加入建檔行列,也邀請先生一起響應,更致電邀約小叔一起加入救人行列。

 

  黃先生表示,平時知道有捐贈的方式,但都停留在傳統「抽龍骨水」的概念,會比較害怕,聽志工解說,現在已經有較新的方式,像抽血一樣,更容易接受。「血癌配對的機率,我知道很小,如果越多人參加,配對的成功機率就越大,既然是這樣,我只是抽一個血,如果可以幫助到別人,我覺得這是一件應該做的事情。」

住在虎尾的邱小姐(左圖),陪伴先生黃先生來捐血,等待過程,志工邀約驗血建檔,經志工解說,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立即把握因緣,打電話叫小叔來參加,也請捐完血的先生一起做好事。

黃先生的弟弟前來響應,他表示阿姨因為罹癌往生,我們非常能感同身受罹患癌症的家庭多麼難過,聽到這個活動,我想要幫助遇到同樣遭遇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幫助到罹患癌症的家庭,真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每一場造血幹細胞活動,建檔者都有令人感動的生命故事,藉由志工的邀約與解說,牽起每一次的好因緣,此次凝聚四十七位民眾愛的力量,期待為血癌患者點燃生命的希望與配對成功的機會。

志工邀約民眾驗血建檔,耐心說明,牽起每一次的好因緣,期待能為血癌患者點燃生命的希望與配對成功的機會。

朱頤的爸爸分享與朱頤生命最後的願望,讓大家忍不住流下淚水,朱頤的主治醫師黃威翰也代表醫療團隊,為朱爸爸送上溫暖的擁抱。「當你成為光,就不怕黑暗。」

2019年12月22日冬至這天,一心想要號召十萬人建檔的血癌青年朱頤,遺憾離世。一直認為帶著使命而來的他,留下了光一般溫暖的愛在人間,光的使命隨著他的愛,產生了光的效應。在花蓮扶輪社的努力下,通過「召募十萬青年骨髓建檔-為血癌青年圓夢」全球獎助金計畫案,2021年12月23日,由國際扶輪社直前總監,花蓮,宜蘭,北門等扶輪社長等代表,捐助76,217美元(新台幣2,122,696元)給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花蓮扶輪社及各代表社友頒贈全球獎助金給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並由花蓮慈院副院長吳彬安回贈感謝狀

朱頤帶起的光效應,由花蓮扶輪社與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接力延續。花蓮扶輪社社友在得知朱頤的遺願後,立即展開行動,多次前往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了解與實際參與驗血建檔活動,為如何召募青年造血幹細胞建檔,雙方不斷溝通討論,歷時將近兩年,終於通過2020年花蓮扶輪社『召募十萬青年骨髓建檔-為血癌青年圓夢』全球獎助金計畫案,期待透過強化骨髓幹細胞建檔以挽救更多生命。

 

  代表接受的花蓮慈院副院長吳彬安表示,扶輪社與慈濟的理念很相似,都是在濟弱扶貧。這項捐贈計畫,會應用在前端教育宣導、驗血建檔活動現場電子化作業到後端擴增HLA實驗室儀器設備,包含儲存HLA檢驗試劑或捐者與病患的檢體使用-20/30℃低溫醫學冷凍櫃、貯存血樣使用的4℃恆溫冷藏櫃、擴增捐贈者或者是病人血樣DNA使用的溫度梯度型高速聚合酶連鎖反應器、精準分注微量DNA與試劑使用的電子分注器等設備,強化造血幹細胞建檔的體質,期待讓召募十萬青年建檔的計畫落實執行,因為每增加一筆建檔,即多一個配對重生的機會。

 

 由花蓮扶輪社2020-2021年度第60屆主辦之全球獎助金強化骨髓幹細胞建檔以挽救更多生命計畫,不僅獲得臺灣友社3482地區台北北門扶輪社與宜蘭扶輪社支持,國外日本2630地區鳥羽扶輪社,橫濱西扶輪社,泰國3350地區與韓國3750地區等也共同捐助圓滿此計畫。

  3490地區總監黃文龍與直前總陳向緯親自到場,花蓮扶輪社(60屆)直前社長鍾政昌與(61屆)社長邱錫樑分別上台,分享計畫緣起與繼續傳愛的心願。總計這次台北,宜蘭,花蓮扶輪社共40名社員出席參與盛會。也藉此機會表揚年度巨額捐款人: 鍾政昌,朱文慶,廖明堂,黃啟嘉,顏思仁,感恩他們對社會公益的奉獻。

 

朱頤的爸爸分享與朱頤生命最後的願望,讓大家忍不住流下淚水。

花蓮扶輪社直前社長鍾政昌表示,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的申請案,必須結合國內外扶輪社共同完成,期望將計畫推向國際,讓更多人看見計畫的重要性和公益性。朱頤的爸爸是我們花蓮扶輪社第47屆社長朱文慶,在扶輪大家庭中深得敬重,父子情深更讓人動容,朱頤的光效應,是一個大愛的契機和使命,導引扶輪和慈濟的合作,為重大疾病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

  「當你成為光就不用害怕黑暗。第一次罹癌一直走在黑暗裡,那現在我想要立志成為那道光。」 朱頤在生命最後的影片中,留下了這句話。朱爸爸表示,很感謝花蓮慈濟醫院的醫護團隊,讓他跟朱頤多相處了幾年時間。朱爸爸說,因為身為血癌病人的家屬,所以,特別能體會等待配對的煎熬,知道朱頤當時只配對到一例,而且對方還是十幾年前建檔的,更擔心現在還適不適合進行移植,還好對方同意了,身體狀況也很好。只是遺憾的是,兩次移植後,血癌還是復發了,最後癌症轉移到腦部,但朱頤說的最後一句話,還是很貼心地希望我能照顧好自己。朱爸爸也跟朱頤約定,希望能幫他完成號召十萬青年的願,未來的下輩子還要再續父子緣。

花蓮扶輪社及各代表社友頒贈全球獎助金給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並由花蓮慈院副院長吳彬安回贈感謝狀。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吳彬安、同時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免疫治療科副主任同時也是朱頤的主治醫師黃威翰,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也都出席捐贈儀式,表達團隊的感恩。花蓮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與花蓮扶輪社的愛繆力轉動,讓光的使命化作愛的延續,期待召募更多的青年建檔,擴充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實驗室的設備,增加血液疾病患者獲得移植重生的機會。

 
週三, 02 四月 2014 05:48

藝人響應清水之愛 守護生命之河

作者

「我可以救人了!」花蓮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星光熠熠,曾獲得第四十二屆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男主角獎」的藝人張書豪,成為周邊血造血幹細胞的捐贈者,抱持著「捐髓救人,無損己身」的態度,張書豪捲起衣袖,響應清水之愛,讓另一個寶貴的生命能延續,生生不息!
去年初張書豪正在軍中服役,接獲花蓮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通知配對成功的電話時,當下他毫不猶豫的答應捐贈,軍中同袍與長官都支持這個決定。得知喜訊最開心的,莫過於張書豪的媽媽,知道又一個兒子也配對成功,張媽媽開心的說:「感恩佛菩薩,讓我的兩個小孩都能捐髓救人。」由於父母親都是慈濟志工,張書豪從小耳濡目染,認識到捐髓救人的正確知識,一符合捐贈的年齡資格,就和哥哥參加社區的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響應清水之愛。不久後,張書豪的哥哥便成功完成配對與捐贈,讓張書豪對於造血幹細胞捐贈更放心,勇敢的追隨哥哥的腳步,完成捐贈的善行。
  張書豪表示,既然有救人的承諾,就絕對不能讓受贈者失望。他開始從飲食、生活作息、運動等多面向調養身體,曾是游泳校隊的張書豪,有著179公分、68公斤的健壯體格,原本只愛吃肉的他,也開始攝取大量蔬果,均衡飲食;改變晚睡的習慣,加強慢跑、打籃球等運動;捐贈日前幾天寒流來襲,張書豪更將自己「禁足」在家,隔離流感病毒的侵襲,種種的努力,就是要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以提供受贈者品質最優良的周邊血幹細胞。
  「捐骨髓不是很危險嗎?」聽聞張書豪要捐贈骨髓(造血幹細胞),周圍的朋友紛紛說出他們心中的疑慮,張書豪還因此幫朋友們上了一堂課,分享骨髓捐贈的正確觀念。張書豪跟朋友說,他所接受的是近期很「夯」、醫界也較常見的「周邊血幹細胞捐贈」,不僅風險較低、捐贈者無須麻醉,可以在完全清醒的狀況下,一邊捐贈,一邊輕鬆的看電視、飲食;加上哥哥成功的捐贈經驗,也讓他更有信心,相信「捐髓救人,無損己身」。張書豪表示,完成捐髓不是一件偉大的事,就像是看到老婆婆跌倒在馬路上,或很自然的上前攙扶老太太一樣,是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他也希望能透過自身的捐髓經驗,讓社會大眾了解捐骨髓的正確知識,更希望受贈者能重獲新生,用心、用力的堅強活下去!
  慈濟骨髓資料庫成立至今已屆滿20年,截至2014年二月份為止,志願捐髓者已超過38萬人,骨髓捐贈移植案例數已累積29國共3469例。近幾年來,除了自骨髓取造血幹細胞之外,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自2003年開始積極推廣周邊血收集造血幹細胞,且逐年增加的年捐贈者已超過九成,而張書豪所進行的就是周邊血幹細胞捐贈。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表示,周邊血幹細胞捐贈已在多數先進國家廣泛進行,而且有20年以上經驗,技術發展已成熟穩定,根據研究顯示周邊血造血幹細胞與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比較,對受贈病人而言,中性球及血小板恢復較快、移植毒性較小、無疾病存活率對部分疾病較高、免疫系統恢復較快、復發機會減少等;對於健康的捐髓者,周邊血幹細胞的安全性較高,且不適感恢復較快,無麻醉相關危險性。附註:張書豪小檔案2007年以《畢業生—還好,我們都在這裡》獲第四十二屆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男主角獎」。2012年以《女朋友。男朋友》奪得第十四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

今(12)日上午,慈濟台中分會舉行骨髓捐、受者相見歡活動,捐髓者與受髓者們會面彼此互道感恩,也因為骨髓捐這段不可思議因緣,他們大愛如親的故事即將於10/19日起搬上大愛電視長情劇展,傳達愛的奇蹟。

 

捐髓者陳文鋒(中)與受髓者父母。(圖/慈濟台中分會提供)

受髓者房新。(圖/慈濟台中分會提供)

 

 

台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於1993年,截至今年九月底止,台灣已有超過四十萬人加入慈濟骨髓資料庫,登記尋求配對的病患累計近四萬七千人;至目前為止已完成四千零六十例骨髓捐贈行動,受髓病患遍及二十九個國家。 

 二十二年來,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從無到有,從「零」到突破四十萬筆資料,逐步建立全臺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骨髓資料庫。在慈濟志工四處奔走勸捐、勸髓之下,帶動台灣骨髓捐贈活動,發揮濟世救人的精神。 

 相見歡活動主持人許美惠,是骨髓捐團隊志工成員之一,她指出,去年一至八月的骨髓捐有9443人,相較於今年一至八月的5130人,下降約四成多。 

 她說,目前約有四萬六千人等待配對!救人一命,無損己身,能夠讓破碎家庭重燃生命希望的十萬分之一契機,可能在你我身上遇見奇蹟。 

 出生於彰化縣大城鄉的陳文鋒分享,他是捐隨者。 
 原本個性活潑,在十九歲的某個夜裡,陳文鋒開車撞傷了人,愛子心切的父母,不但冷靜處理所有後續賠償,還刻意將此事與他隔離,自此變的沉默且鬱鬱寡歡。退伍後,他在其堂哥開設的電子工廠上班,卻因為工作內容與所學落差甚大,加上感情與友情上的受挫,導致感到莫名的恐慌、害怕、退縮,有時甚至嚴重到無法工作,經由堂哥和家人的建議,暫時返回家鄉休養。 

 爾後,認識了現在的老婆,更因緣際會在一場慈濟骨髓勸募活動中抽血建檔,對於可以救人一命的舉手之勞,陳文鋒表示,心裡起了微妙的變化。雖然在慈濟師姊通知配對成功的當下,一度引發激烈的家庭革命,但經由師姊循循善誘的詳加說明下,終於圓滿達成他捐髓的神聖任務。 

 九年了,在兩年前舉辦的相見歡活動中,與受髓者一家人見面時,楊崇輝(受髓者之父)不但當場下跪叩首道謝,更透過找到陳文鋒在彰化的住家,帶著受髓者(楊聖玄)親自拜訪生命中的貴人。兩家人熱絡的互動、擁抱,彼此內心充滿無限感恩,這段不可思議的因緣,將於10/19日至10/23日藉由大愛電視長情劇展播出《遇見奇蹟》系列 <藍色艷陽天>分享陳文鋒的生命因為利他而美麗,重燃生命光與熱。 

 另一位,受髓者房新是一位年輕的美術老師,在其母親罹癌後不久,她自己也因急性白血病(血癌)而病倒,在艱辛的治療過程中,家人,甚至是學校同事、教過的學生,總是耐心陪伴,但也看著房新的笑容逐漸失去。她無法假裝堅強,死亡的如影隨形和治療的痛苦讓她崩潰,她的畫失去了色彩,甚至連勾勒白描都失了力氣。而她自小就與父親感情特別深厚,為了不讓父親擔心,只能勉強自己微笑面對。 

 血癌治療必須住在隔離病房,不能和孩子相處,所幸在慈濟骨髓庫裡找到配對者,雖然配對結果不是100%的吻合,但房新在家人、醫師鼓勵下,勇敢接受骨髓移植。隨著病況漸有起色,她也拾起畫筆畫出心中的愛和感動。 

 房新面對人生種種考驗,不僅繼續碩士班學業,稱職扮演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師的角色。今年她即將畢業,懷著感恩的心情,要把畢業美展的成果和慈濟人、捐髓者王慕樵老師一起分享;她的故事將於11/2-11/13大愛電視長情劇展《遇見奇蹟》系列 <綠野新踪>呈現。(陳惠玲報導) 

週一, 06 五月 2019 17:30

愛心護理師 捐髓圓母願

作者

阿孫要配對溫馨版
來自屏東的護理師賴姿秀,日前在阿嬤賴陳金丹的陪伴下前來花蓮慈濟醫院捐贈造血幹細胞。一般阿嬤都會因為疼孫不捨而阻止,但這位阿嬤賴陳金丹不但支持,還陪孫女前來。一問之下,才知道捐贈的背後,是一個不捨的遺憾,是一個女兒想圓滿媽媽要她救人的期待。原來姿秀的母親五年前因為A型流感離世,在往生前不久,知道女兒姿秀獲得造血幹細胞捐贈的配對通知,鼓勵她可以救人的好事就要去,這個心願從配對通知到捐贈歷經六年,在母親節前夕,賴姿秀完成了捐贈救人的任務,也是送給天上的媽媽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27歲的賴姿秀服務於屏東屏南地區醫院,就讀二技時,社團與捐血中心舉辦捐血活動,當時慈濟志工共襄盛舉,宣導骨捐驗血建檔,她心想一次可以完成兩件有意義的事,便以行動完成捐血並且到慈濟的驗血活動區參加建檔後,沒將此事放在心上,繼續完成學業並投入職場。

與天上媽媽的約定

六年前,在台南工作的賴姿秀被通知配對成功,她向任職潮州鎮清潔隊的母親告知,媽媽鼓勵她把握任何一個救人的機會,卻沒想到,才過個年,母親竟因為A型流感過世。救人無數,卻救不了自己的母親,賴姿秀一度對自己感到質疑,無法走出喪母之痛的自責。賴姿秀寄情工作,後來回到屏東,跟弟弟一同代替母親照顧奶奶賴陳金丹,共事的護理長與同事們的關懷,加上每天看著洗腎室內的病患們,姿秀慢慢轉換心境。

 

「雖然是阿嬤跟師姊們陪我搭火車到花蓮慈院進行造血幹細胞捐贈,但是我心裡知道,全程媽媽都陪在我身旁。」

捐贈當天,阿嬤賴陳金丹(37年次) 陪伴前來,她在一旁默默地觀察,安靜地守在孫女身邊。在陪伴過程中,姿秀才娓娓道來,其實這次來是帶著母親的遺願前來,原來六年前接獲配對通知時,即有跟媽媽討論過,媽媽告訴姿秀:「這是一個可以救人的機會,你就要去。」姿秀回想起媽媽當時的心情是平靜且祝福。「她雖然不是很了解(什麼是造血幹細胞捐贈),但是聽我講一講,她就說好!」姿秀補充說明,當時除了提到骨髓捐贈,當時也談到器官捐贈。「媽媽還在的時候,本來有談到器官捐贈,她說她以後,如果怎麼樣的話,把她的器官捐出去,骨灰燒一燒灑向大海,我說(媽媽)你電視看太多了,少女情節,你可以好好在那邊,不要灑向大海那麼嚴重好嗎。」沒多久,在清潔隊上班的媽媽因為A型流感離世,媽媽的這個願望,姿秀一直守著,從2013年接獲配對通知到六年後才完成捐贈,等待的過程,隨著受贈者病情的變化,兩次通知卻又臨時喊停,姿秀絲毫沒有懷疑與退轉,完全配合。

 

在母親節前夕可以完成捐贈,姿秀說這也是送給天上的媽媽最好的禮物。「後來因為她A流回來是器官衰竭,所以就沒有辦法做這個動作(器捐)所以把她處理完之後,就把她跟我爸爸放在一起。」媽媽離開五年,姿秀也終於圓滿了媽媽說好事就要去做的心願。「在通知的時候,我就想說,就算是了結一個~想要在她還在的時候,想要跟她分享的一個喜悅,在後面把她完成,讓她圓滿,所以我覺得也是緣份。」

 

 

阿嬤聽到孫女的分享,紅了眼眶卻還是很堅強地點點頭,表示支持她的這個決定,雖然心中曾有過疑問,但是是姿秀媽媽同意的,加上她很仔細看了骨髓捐贈同意書。阿嬤很疼姿秀,除了因為她是家裡孫姪輩唯一的女生,一方面,也是因為兒子早逝,媳婦又在五年前A型流感離世,阿嬤心疼姿秀跟弟弟兩人無父無母,因此收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堅強地陪伴照顧兩個孫子,姿秀和弟弟的成長路,是阿嬤用心呵護用愛舖成的溫馨大道。

 

同事相挺齊心完成救人使命

賴姿秀非常感恩洗腎室裡所有同仁的協助,大家一起把她的班排開,輪值,可以說有他們的相挺,才能順利圓滿這次的捐贈。「謝謝學姐跟護理長的幫忙相挺,讓我可以出來做這件善事,圓滿這件好事。」一件善事,眾人相挺合力完成一起成就,這份歡喜,讓大家都覺得很有福報。

 

對於有緣人,姿秀常常向上天祈禱,幾乎是日日請眾神給予對方無限祝福。「你還好嗎? 你還撐得住嗎? 請觀世音菩薩、上帝啊、還是阿拉,不管你是信

什麼就是要幫助你一下。」有眾神祝福,有眾人協助,可以順利圓滿完成捐贈,姿秀內心感到無比榮耀與感動。「當你真心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全世界有形的,無形的力量都會幫助你,去完成這個使命。」

 

賴姿秀從配對通知到捐贈歷經六年,在母親節前夕完成捐贈,共事的學姊深受感動,日前也完成驗血建檔,她說,這是送給天上的媽媽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圖文:劉蓁蓁;公傳處鍾易叡、張庭涵

「我只是一個磨土的人而已,有這個機會,要好好把握」。花蓮慈濟醫院造血幹細胞收集室出現一位帶有藝術氣息的年輕人,這位捐贈者-莊竣惟是一位陶藝家,平常捏陶泥塑一個個藝術生命,這一次,他的造血幹細胞捐贈,給等待移植的有緣人,看見重生的希望。

1980年出生的莊竣惟,原籍屏東,在他12歲時,便在美濃東門窯習陶,18歲加入采青窯工作團隊,24歲即創立陶藝工作室,多次參加雕塑陶藝聯展與國際茶碗展。

莊竣惟說,「會學陶是因為早期比較不喜歡讀書,所以從小就去拜師學藝,到美濃去拜師學藝,當學徒的時候,就覺得陶土相當有趣,所以激起了做陶的信心,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一直都沒有離開過陶藝的領域。」

莊竣惟回憶小時候,務農的阿嬤常對他說:「土壤養育植物是賜予他們溫暖與住所非常重要的東西」。製陶後,他深刻感受土壤再造的價值,亦是帶給人心靈沈澱的很重要的媒介,因此懷抱著「敬天地」的精神。

莊竣惟說,「我是鄉下長大的小孩,陶對我來講,它是身邊隨手就可以抓到的,土是賦予所有的生命的來源,我把土重新再塑造之後,它就變成了另一個生命的成長,喜好的人,他會更珍惜。」

2001年時,莊竣惟在高雄科學博物館參展,剛好看到慈濟在宣導驗血活動,當下覺得可以救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沒有想太多便參加建檔了,事隔多年突然接到志工電話得知自己配對上時感到很高興。

雖然家人一開始也是會緊張,因為不知道打白血球生長激素會有什麼困難,尤其是阿嬤比較擔心,「因為她比較年長,必須要比較花時間去溝通,甚至要出動我姑姑去幫忙勸說。」在獲得全家人的支持,莊竣惟才在屏東慈濟志工的陪同下,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捐贈造血幹細胞。

「因為我覺得人生是很苦短的,如果可以活下去,應該要好好的活下去,如果他還可以去幫助別人的話,是應該要再延續下去」,自謙「只是一個磨土的人而已」的他,平常捏陶泥塑藝術生命,這一次,到花蓮完成捐贈造血幹細胞的救人因緣,看見一個無私付出,幫助他人生命重見希望的最美身影。

 

 

撰文/劉蓁蓁
攝影/劉蓁蓁、莊峻惟提供

曾於莫拉克風災參與救災的陳峻穎,有感於生命無常,立下志願助人,日前追隨姐姐陳瑋的腳步完成骨髓捐贈,姊弟檔愛心令人欽佩。陳瑋、陳峻穎姊弟兩人分別在2004年、2009年參加驗血建檔,姊姊陳瑋2013年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今年年初全家人陪著弟弟陳峻穎到花蓮慈濟醫院捐贈。

陳峻穎說,莫拉克風災那年,他在服役,是第一批到林邊羌園救災的國軍,當時一片狼藉,面對災難的死傷,內心恐懼跟震撼極大,也讓他心存感恩發願助人。「當被通知配對成功時,希望能盡快完成捐贈,把握黃金期,終於輪到我了!」

「媽,我配對成功,要去捐髓了!」接到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通知配對的消息後,陳峻穎立刻歡喜地和媽媽陳弘雲分享。

媽媽之所以這麼感動是因為4年前,她才陪同姊姊陳瑋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捐贈造血幹細胞,沒想到,4年後,兒子也接獲配對通知,一雙兒女都能捐髓救人,為母者欣慰不已。

陳峻穎當下也開心地寫下感言:「感恩菩薩欽點,希望現在的我能盡快完成捐贈,把握黃金期。」陳峻穎是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研究所畢業的學生,父親陳川澤、母親陳弘雲都是慈濟人,「行善行孝不能等」的想法,早已潛移默化在他的言行中,雖然父母親也都支持他捐贈造血幹細胞,但還是不免會有點緊張,孝順貼心的他趁著要來花蓮慈濟醫院,特地在捐贈前安排了全家人的「尋根」之旅,帶著父母親返回心靈故鄉—靜思精舍。

從2009年參與建檔到2018年底配對通知,這一等就是9年,捐髓救人這件事,遲遲沒有消息,一度對當初建檔是否成功都起了懷疑心。

「我記得那天是下午,跟媽媽在看慈濟的劇場,剛好那一陣子在演跟骨髓捐贈有關的大愛劇場—《超完美任務》,我就跟媽媽講,『你可以幫我看一下我到底有沒有建檔,怎麼都沒有消息』,然後她就苦口婆心跟我說,『沒有那麼簡單』。

結果過了幾天,上班很忙碌,突然有師姑打給我,我就問她什麼事情,因為通常慈濟不會打給我,她就說我要通知你配對成功,我還再三確認,因為我以為我沒有建到檔,我就跟我媽媽講,因為當時在公司還很忙,她劈頭還跟我講公事,我就跟她講配對成功,她就放下帳本說:『真的!假的!』她就很開心很開心在公司裡大叫。」

「終於輪到我了!」當配對通知確定,陳峻穎歡喜不已,身為新世代,陳峻惟知道骨髓捐贈一直以來受到網路謠言重挫,他願意用實際行動,來協助澄清不實的謠傳,「尤其捐贈造血幹細胞的過程,需要經過審核配對,還有嚴謹的身體檢查,不是想要捐贈就可以救人;自己驗血建檔9年後,去年底才被通知配對成功,當下非常開心,在全家人陪同下,從台北到花蓮慈濟醫院捐贈,那天(在收集室裡)坐了7小時,針孔插入雙手,接上儀器,坐在椅子上輸血(收集造血幹細胞),那時候心理深感榮幸,社會上每個生命都很珍貴。」

  捐贈意願堅定的峻穎,一路以祝福的心念完成每一個捐贈程序(血樣複檢,施打白血球生長激表,健康自我管理),只願受贈者能盡快恢復健康。「人生在世,面對挫折苦難,心存善念,堅持到底,心開福就來,雖與您素昧平生,但很榮幸能在您的一生中助您一臂之力,人必自救而後人救之,您的前途是光明的,您要點亮自己的心燈,才能點亮世界,加油!」
撰文/劉蓁蓁
攝影/顏福江、劉蓁蓁

週五, 24 十二月 2021 05:28

現代花木蘭 ㄧ腔熱血挽袖救人

作者

談到對於女軍官的第一印象,大多數人都還是停留在英姿颯颯、巾幗不讓鬚眉的形象,身型纖細、臉上總是帶著靦腆微笑的26歲大女孩廖孟軒,若是穿著便服,令人很難想像她是一位女軍官。
目前服務於陸軍機械化步兵第二六九旅旅部連的廖孟軒在日前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大家對於軍人的既定印象是體格很強健,但孟軒自知自己並不是這樣的體格,不過愛心不落人後的她,為了能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可是有認真運動、鍛鍊身體,讓體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2015年春末,軍中學姐看到網路上有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的消息,遂邀約孟軒一起參加驗血建檔,三年後,配對成功的消息傳來,抱著一份期待與希望能儘快救人的心,孟軒全力配合相關前置作業。「一開始會蠻驚訝的,因為我想說怎麼那麼快,因為好像在網路上,有些人都等了十幾年。」然而三個月後,得知病患尚不適合移植而要取消,當時她心中除了十分掛心之外,也持續地為該位患者祝福,過了半年,終於傳來了病患可以進行移植的消息。
在確定了可以捐贈造血幹細胞之後,雖然無法避免外食,孟軒還是很努力地均衡飲食且不過於油膩,希望把自己的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捐出最好的造血幹細胞給予受贈者。在一路陪伴的志工眼裡,孟軒是位乖巧謙和的女孩,雖然對於沒經歷過的捐贈難免有些緊張,但無論從配對到即將捐贈的作業流程,都全力配合著,令人敬佩!

其實,孟軒的母親約3年前因膽管癌往生,當時母親已無法動刀,只能進行化療,而在她捐贈過程中,看著醫護人員在她手上裝置各種管線,腦中想的,都是自己母親罹癌時期接受治療的過程。「我剛剛去扎針的時候,我想說我今天扎的針,就是所有扎下來的針,都沒有她(母親)一天的多。」想到當年母親生病期間也曾經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孟軒心中也種下了要回饋社會的種子,這次她不僅完成心願,也為另一個家庭帶來希望,衷心期盼受贈者能早日恢復健康,在人生道路上繼續邁步前行。(文字:李佩璇,劉蓁蓁,黃文琪/相片:劉蓁蓁,廖孟軒提供)

第 1 頁,共 2 頁
Designed by Hualien Tzu Chi Medical Center. Copyright © 2021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